1970年,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伊吾軍馬場的馬群。伊吾軍馬場始建于1954年,位于新疆天山北麓的松樹塘,由解放軍總后勤部總管,是當時新疆最早建立的軍馬場,其前身是新疆軍區阿勒泰軍分區馬場組建而成的。
為了培育部隊實戰要求的軍馬,牧工們每年夏秋兩次到海拔三千多公尺的高山上放牧,鍛煉軍馬耐寒吃苦,爬坡越溝,刨雪啃草和適應粗飼的能力,使巴里坤馬原有的優點得到進一步發揚。
為了發展糧食和飼草生產,擴大草原灌溉,伊吾軍馬場幾年來進行的大規模的水利建設。這是興建中的紅山口水庫工地。
一連八班班長、共產黨員、維吾爾族牧工阿布列孜,曾奮戰四十個晝夜護理病駒,終于使病駒復壯歸群。
大力發展草原建設,逐步改良天然草場,為擴大軍馬生產創造了可靠的物資基礎。這是牧工們在收割飼草。
黨委成員帶領牧工,認真總結培育優質軍馬的經驗,使軍馬生產持續躍進,這是黨委書記冒月鴻深入連隊和牧工們一起研究生產規劃。
二連女青年放牧班的六名牧工,都是1968年入場的知識青年,在馬場很快成為一代優秀的新牧工。這是她們在篝火旁縱情歌唱《牧工最聽毛主席的話》。
戰士們在調教軍馬。
伊吾軍馬場1969年曾創造野外軍馬生產繁殖成活率92%的全國最高紀錄,也是當時世界最高水平,總后在伊吾軍馬場召開了全軍軍馬生產現場會,全軍十多家軍馬場專門派人來此學習取經。伊吾軍馬場所培育的“伊吾馬”成為中國四大品牌馬之一,軍馬就是這樣煉成的。